家谱起源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家谱起源

宋代皇族谱牒有哪些?体例以及记载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转载
2020-07-13

宋代皇族谱牒分为五种:玉牒、属籍、宗藩庆系录、仙源积庆图和仙源类谱,体例各不相同,记载的内容也各有侧重。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五引《宗正史·职官志》载:“凡编年以纪帝系,而载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序同姓之亲而第其五属之戚疏者,为属籍;具其官爵、功罪、生死及宗妇族姓与男若女者,为谱;推其所自出至于子孙而列其名位者,为宗藩庆系录;考定世次枝分派别而归于本统者,为仙源积庆。” 《宋史》卷二一五《宗室世系表》所说的皇族谱牒“有牒、有籍、有录、有图、有谱”,与此正相契合。但是,《神宗正史》对皇族谱牒所概括的这五种形式及其所载内容,只能说是反映了一个大概情况。对其内部的具体情况,则并没有讲清楚,而且也没有说明宋代皇族谱牒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由于在两宋统治的300余年时间里,皇族本身的情况并不一致,在不同的时期往往有新的情况出现。作为记载皇族事务的谱牒,自然也有其发展变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下面根据史料所显示的迹象,做一些具体的叙述。 

宋代皇族谱牒有哪些?体例以及记载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1.玉牒

有关玉牒较早的记载,《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五五云:“真宗咸平初,诏于宗正寺建属籍楼、又诏督修玉牒。······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正月,判宗正寺赵世长、赵可对言······今乞于皇属籍之上,别崇懿号。诏以《皇宋玉牒》为名。”《宋史》卷八《真宗纪三》云:大中祥符六年正月“辛酉、诏宗正寺以帝籍为玉牒。”从以上资料可知,宋代最初的“玉牒”,就是指的皇属籍、帝籍。但仅仅在3年之后,玉牒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化。大中祥符九年三“癸亥,宗正卿赵安仁言:‘唐朝玉牒首载混元皇帝,今请以御制《圣祖降临记》冠列圣玉牒,及别修皇朝新谱,如唐《天潢源派谱》,并以《降临记》冠篇,仍别制美名。从之,名新谱曰《仙源积庆图》。”所谓的《圣祖降临记》,大概是宋真宗为了进行他那自欺欺人的东封西祀活动,而亲自泡制出来为他的祖上增加灵光的诏文。将它冠入列圣玉牒,同时又别修新谱,说明玉牒应该不同于一般的谱牒,玉牒是以编年体例记载的皇帝个人活动及有关事情(如皇后事迹等)。而且,记载的范围并不限于登基以后,而是从皇帝诞生直至死亡。

 

2. 属籍

宋代最初编修皇族谱牒时,其名称即为“属籍”。《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五五载:“太宗至道初,诏刑部郎中张洎与驾部郎中、史馆修撰梁周翰同编皇属籍。未成,张洎卒,止周翰领其事。真宗咸平初,诏于宗正寺建属籍楼。······四年(1001年)正月,修玉牒官宗正卿 赵安易、知制诏梁周翰上新修《皇属篇》三十三卷。诏宗正寺,仍令接续编纂。”这部《皇属籍》至大中祥符六年又被定名为《皇宋玉牒》。据《宋史》卷四三九《梁周翰传》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唐末丧乱,籍谱罕存,无所取则。”可见,由于一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处于草创阶段的皇族谱牒在体例和内容等诸方面必然尚不成熟。史称作为主修官的梁周翰对此“创意为之,颇有伦贯。”这是宋初属籍的基本状况。

 

其后。随着皇族谱牒形式的分离,属籍作为其中的一种,它所记载的内容逐渐侧重在某些方面,体例也随之确定下来。从属籍又称宗支属籍的情况看,属籍主要记载一般宗室成员;从它与图录体形式相区别看,它的体例以记叙体的形式出现。所谓“序同姓之亲而第其服纪之戚疏远近”,就是说不但要记叙 “同姓之亲”的宗室成员,而且还要记明他们与五服亲之间的血缘亲疏关系。除了男性成员外,皇族女亦是属籍记载的重要内容,皇族女夫则“附于属籍”。对皇族女夫的记载,元祜年间以前记明其官位,其后则“不必书其官,但书其适某人可也”。另外,既然“属籍”一词有时也和“玉牒”一样,在广义上是指整个皇族谱牒,因而史书的记载就显得有些混乱。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四载,哲宗元右六年(1091年),监察御史安鼎曾言:“宗正寺属籍,有号宗藩庆绪录者。”

宋代皇族谱牒有哪些?体例以及记载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宗籓庆系录

原名宗籓庆绪录,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监察御史安鼎上言说:“‘庆绪’ 二字,是唐安禄山子之名,今以为皇朝本支牒谱之目,其为谬戾甚矣。乞特赐改易。”因而改为宗籓庆系录。南宋人罗大经将其内容归结为“推其所自出,至于子孙而列其名位”。这里的“推其所自出”,正好印证《宋史》所说的 “辨谱系之所自出”。可见,宗藩庆系录是以清楚地记载宗室成员的世系传承关系为特色的。同时简要地记载子孙后代的名位品秩。

宗藩庆系录重“辨谱系”。史载南宋时期共成书三次:淳熙元年(1174)十二月,右丞相叶衡提举编修的《三祖下上五世宗藩庆系录》;淳熙十三年十一月,右丞相王淮提举编修的《三祖下第六世宗藩庆系录》和嘉定十三年(1220)五月右丞相史弥远提举编修的《三祖下第七世宗藩庆系录》。 

宋代皇族谱牒有哪些?体例以及记载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 仙源积庆图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三月,宗正卿赵安仁请求“别修皇朝新谱,如唐天潢源派谱”,这个新谱,后来定名为仙源积庆图。可见,仙源积庆图在体例上必定与唐代的天潢源派谱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既然名之为图,就说明它主要在于清楚地显示宗室成员间的枝分派别关系。所以,宋人在评论赵安仁与仙源积庆图时说:“赵文定拜宗正,掌玉牒属籍。国初,梁周翰创宗籍之制,不辨宫邸,公裁酌得宜。又造仙源积庆图,尽列长幼亲疏之目以进,于便坐张之,为盛事也。” 《宋史》卷二○四《艺文志》著录《宋仙源积庆图》一卷,并注“起僖宗,迄哲宗。”也就是哲宗之前的历代只有一卷,这正说明“图”不好分为多卷的状况。

 

5.仙源类谱

在各类皇族谱牒中,仙源类谱对宗室成员的事迹,记载得最为全面。罗大经概括为“具其官爵功罪生死及若男女者为类纪(谱)”。《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志四》记为:“序男女宗妇族姓婚姻及官爵迁叙而著其功罪、生死。”由此可知,仙源类谱不但要记载宗室男女,而且对宗妇也加以记载。对官爵、事迹的记载,基本上是为每一个入谱成员立一小传。

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宗正寺丞邵大受曾上奏说:“尝讲求宗正寺旧掌之书,其目有四:曰皇帝玉牒,曰仙源积庆图,曰宗藩庆系录,曰宗枝属籍。”惟独没有提及仙源类谱,不知是不属于宗正寺所掌,还是邵大受“讲求”失实,待考。16年后(绍兴二十七年),“玉牒所进呈《太祖、太宗、魏悼王祖下仙源类谱》,用黄麾细仗、教坊乐、僧道威仪前导,上御垂拱殿观书,宰执皆升殿侍立,于是本所官吏及中使秩进者二百一十人。”从仪式的隆重程度和受奖人数之众,完全可以看出仙源类谱的重要地位以及宋廷对它的重视。

 

宋代皇族谱牒有哪些?体例以及记载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至迟从北宋仁宗时起,宋代皇族谱牒的定期修纂制度已逐渐形成,徽宗时已相当完备。宋代制度,宗正寺及下辖的玉牒所负责修纂各种皇族谱牒,宗正寺置卿、少卿、丞、主簿等属官,由右丞相任提举编修官。并规定,仙源类谱每十年一修纂呈进,宗藩庆系录一年一修纂呈进,但事实上并没有严格执行。宗正寺修进呈送皇族谱牒,要举行“告礼”,即告天地、宗庙、社稷、欑陵。其仪用牺尊、笾、豆各一,实以酒、脯、醢祭告。“告礼”之后,宫廷还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进书仪”,“用黄麾细仗、教坊乐、僧道威仪前导,上御垂拱殿观书,宰执皆升殿侍立。”仪式之后,参与修撰谱牒的相关人员一般都会有晋升的机会。

皇族谱牒是赵宋宗室成员高贵血统身份的记录,对于确定皇族宗亲具有权威价值,因此格外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时至今日,它对于我们研究宋代宫廷历史、典章制度、皇族户籍,科举仕宦婚姻诸多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