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对于《百家姓》很熟悉,随口也能背上一段,但是我们今天不聊百家姓,我们今天来聊一点与姓氏相关的冷知识——姓和氏在先秦时期其实是不同的。那么,姓和氏又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后来会合二为一了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姓与氏的含义
今天我们说起姓和氏的时候会觉得是一样的,但是在他们刚刚出现的时候,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曾经还有明文规定的严格区别。姓是源于同一个女性始祖,最开始它仅仅是一个图腾,后来才成为了文字意义上的“姓”。在《说文解字》中我们能够看到关于姓的解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姓所代表的血缘关系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古老的姓都是女字旁,比如姜、姬、姚、妘、姒等。
氏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疆域的拓展,原始的部落慢慢分化出了新的部落,为了进行区分,他们会给自己重新起一个图腾代号,这就是“氏”。一般来说姓氏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有,平民奴隶是没有的。天子有姓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就只有名字了。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姓氏制度成为了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朝时期,氏族的主体是男子,所以一般都只称氏不称姓,姓用来干嘛呢?别婚姻。女性称姓能够避免近亲之间的结合。翻阅史书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赵姬、庄姜、文嬴等,姓,成为了先秦时期女子的特殊称呼。比如美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她姓姜,嫁给了卫庄公,所以叫庄姜。
姓与氏合二为一
虽然姓和氏在最开始的时候有这明确的区别,但是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慢慢就没有区别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后果是造成了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宗法制度也逐渐瓦解奔溃,到了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已经变得非常混乱,“氏”很多也变成了“姓”,姓氏不再是贵族所特有的,平民也拥有了自己的“姓”,甚至“百姓”已经只带普通民众了。在这个时候,很多姓氏都逐渐形成。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分封制度变成了郡县制,原来服务于分封制度的宗法制度、姓氏制度也失去了最初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明贵贱的氏和别婚姻的姓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不再是贵族所特有的,于是姓和氏慢慢变融为一体,开始了长达数千年的世代传承和发展。当然了在我们的家谱中,我们还是更习惯于写《某氏家谱》,比较少看到《某姓家谱》,深究原因,大概还是因为氏是先秦时期男子的专有称号,而家谱族谱一般都是记载家族男性成员血缘关系的,所以我们习惯于写氏。
往期文章:
元代家谱上的名字是以数字命名的?这里面蕴含了哪些历史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