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在发铺之初,以多种形式存在,如口述族谱、结绳族谱、甲骨族谱等,以现在而言,族谱书和电子族谱的形态最为普遍。家谱在历史上经历了起起伏伏,跟着小谱一起来观观族谱的发铺状况吧。
最早的家谱是口述家谱,大约出现在大禹时期。大禹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让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王位的继续由选贤举能改为以血缘亲疏判定。此时当商代,家谱一直存在,家谱的着眼点也更强调青铜家谱、金文家谱等形态。
图源网络
魏晋隋唐时期,家谱受到广泛的关注,家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专门设立了从事谱牒编修和保管工作的谱局和谱官。“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家谱主要在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官员选举;家族联姻。
唐朝时期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甚至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闻名史学家郑樵曾说:“谱系之学,莫盛于唐。”唐朝先后修订了《氏族志》、《姓氏录》《姓族系录》。编修族谱在这时还只是贵族专属的权利,但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创立,编修族谱的专属性也逐渐被削弱。
宋朝时修族谱队伍庞大,私修家谱的风气开始兴盛,这时为何?宋代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大部分族谱都在战役中遗失或损毁,家族与政治,乃至家族遥亲之间的关系淡薄。家谱可以发挥凝结家族成员团结的作用,当时朝廷急需稳定政权、巩固统治,正好家谱也具有教化的作用。因此,朝廷便提倡民间编修家谱,入进了官修家谱转向私修家谱的发铺时期。
图源网络
欧阳修和苏洵创立的两种家谱体例:欧苏体例,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这两人外,还有许多名人,如文天祥、黄庭坚、范仲淹等也都参与到修谱当中。族谱体例的规范化,再加上名人的带动,也增长了民间修谱的暖情。
明清时期也迎来了一场修谱的暖潮,我们今天能观到的尽大多数家谱,都是明清时期修撰而成的。这是因为明清时期经济发铺迅速家谱更加成熟,修谱的家族也越来越多。朱元璋时期,朝廷也大力鼓励修谱,具有“尊祖、敬宗、收族”作用的家谱与朱元璋实行的“孝治”文化政治所契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