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知识涉及庞杂,难免会有错漏。小谱今天想要纠正大家对于祠堂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认知。在影视剧中我们多见到摆满一面墙的牌位,但其实祠堂的供奉人数也是有限的。那么,详细是多少人呢?
图源网络
关于祠堂供奉的祖先,并没有特殊明确的规定,但一般来说,祠堂多供奉四代祖先。宋代朱熹在《家礼》中说,士庶之人供奉祖先的地方称为祠堂,并且为士庶之人所建祠堂做了一些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也就是说,祠堂中供奉高祖、曾祖、祖、祢(mi)(父)四位祖辈。不过这个规定是处于一定的时期内。更晚的时候,对祠堂的限制相对较少;追溯到早期,则对祠堂的限制更严格。
自周朝时,李越制度建立,祭奠制度也有明确的规定。《礼记王制》中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古代的祭奠权利也是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前期,只有士大夫阶层以上的人才可以建立祠堂,百姓是不被答应的。到明朝中后期,朝廷才答应平民修建祠堂,民间修建祠堂之风也因此盛行,出现“聚族而居,族必有祠”
图源网络
除此项之外,祠堂供奉还有一些其他的讲究。一般祠堂的正龛去去是供从现在的长辈算起的考(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五世后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往,在神主牌位中,始祖是百世不迁的,永遥摆在正龛上。祖先神位的排序是左昭右穆。父为昭,子为穆;世系上从第二世起的偶数代(辈)为昭,奇数代(辈)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祠堂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大殿正中设正龛,左右各设配龛。关于祭扫的时间, 各时期也有不同,祭奠的日期一般都是在各季的节日期间,如春节(有的是在清明节)、夏至、秋分、冬至等。从祭奠频率上来说,多数祠堂一年在春秋两季各祭奠一次。有的宗族则只在春天祭奠一次,还有的则是一年分四季祭奠四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