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东南方向约4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名字“古怪”的神秘村庄波斯村(当地人习惯称为波斯庄)。这个中国唯一以波斯古国(今伊朗)命名的村庄,隶属于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村里生活着数十户波斯商人的后裔,他们的姓很独特:佴(音同“耐”,当地人读“尼”)。本周,扬子晚报记者对神秘的波斯村入行了走访。
探访
姓氏、村容独特
河塘挖出伊朗风条石
波斯村是个小镇的格局。村里有邮局、银行、超市及各式店展。村中央十字路口向南,就是波斯亭,“波斯庄”三个绿色大字很醒目。记者在街巷和村民家中寻觅,希望能观到鼻梁高挺的波斯后裔,但多数人“特征”并不明显。当地群众说,佴姓人是老百姓比较认可的波斯后裔。
波斯村党总支书记刘入介绍,波斯村原名榉树阁,早在唐代,扬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相传,有一位波斯商人在这里与一郭姓女子成婚。不久,兵匪向扬州方向抢掠。波斯商人带领民众与匪兵入行殊死斗争,不幸被匪兵杀害。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榉树阁改名为波斯庄。
记者了解到,波斯村波斯人的后裔都姓佴,现在村里有30余户、100余名佴姓村民。在刘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户鸣佴荣兆的村民家中。佴荣兆今年78岁,眼窝凹陷,鼻梁比较挺。他告诉记者,老一辈人说,他们的祖籍在西方很遥很遥的地方,以前信息闭塞,现在信息发达了,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了,就在几年前,伊朗人还到他家寻访哩。
在村委会,记者观到一大一小两根伊朗风条石。村委会主任王春明说,这些都是村里挖河塘时挖出来的。在一户村民家门口有一特殊像石人的石刻,也很有异域风情。
一位郭姓村民对记者说,小时候听老人说郭姓女子和波斯人通婚,但是年代太久遥了,细节已经模糊。当地人说,波斯庄过往广种荞麦,传说就是波斯商人带来了荞麦种子。如今,“波斯六个庄,荞面疙瘩汤”和“波斯献宝”(显摆的意思)等俚语,还是当地人常说的话。
影响
“波斯文化与扬州”
进围省社科联重点项目
“中国与伊朗,是丝绸之路上两个重要国家。上世纪70年代,扬州出土了波斯的绿陶和玻璃器皿,波斯湾的阿曼地区也出土了和扬州同样的绿陶,证实了古代波斯和中国商贸交流的频繁。最早在唐朝,两国人民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去来。”江都区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扬州作为有影响力的港口城市,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大桥镇负责人告诉记者,波斯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关注,来这里考察、访问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尽。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大桥镇将借助这一契机,挖掘和完善“波斯庄”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这张文化名片。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7月,伊朗、巴基斯坦、哥伦比亚、乌兹别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40多名学者和留学生,曾到波斯村访问交流。他们是应政府部门和江都龙川书院邀请到访江都的。当年,由龙川书院和上海东华大学牵头申报的“波斯文化与扬州”项目,进围2018年江苏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重点项目。当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携手伊朗驻华媒体,还举行了扬州波斯庄媒体行活动。“我们归家了!”伊朗友人观到用波斯语写成的“波斯庄”大字,高兴地在碑前留影。
波斯村党总支书记刘入表示,波斯村计划恢复再现榉树阁、双槐堂、波斯龙骧祭舞等人文景看,打造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看光、异域风貌于一体的波斯文化风情园。还将推动波斯庄申遗立项,积极搭建与“一带一路”国家深进交流的桥梁,让波斯亭成为中外友好的新纽带。
考证
波斯庄庄名的出现
至少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
当地文史专家告诉记者,关于波斯庄的庄名,上至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下至清代各时期的《江都县志》,几乎全无记载。当地志书《甘棠小志》,记载了仙女庙、宜陵等老通扬运河沿线的地方,也没有提及波斯庄地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江都境内除昌松乡(后并进大桥镇)四周的本地人外,知晓波斯庄的很少。然而,不能就此断定历史上不存在波斯庄。
据介绍,最晚记载波斯庄的官方文献,是1995年昌松乡政府编撰的《昌松乡志》。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波斯庄种种说法大多源于该志。而在《民国江都县续志》中,“河渠考”和“名迹”章节有波斯庄地名。最早出现波斯庄地名的,要数大桥镇波斯庄和善玉村,吴桥镇小荡村,浦头镇东堡村等村村民收躲的《佴氏族谱》。这套族谱共八卷,时间从东汉到现代,跨越近两千年。该族谱中提及波斯庄的有7篇,所涉地点、年代基本一致。虽然这些族谱都是民间个人收躲,但基本保持着历史原貌。因此,佴氏族谱可以証实历史上波斯庄确实存在。
波斯庄庄名首次出现在崇祯十年(1637年)荆溪曹安祖所述的《续修波斯庄佴氏谱序》。由此判断,第一次续修族谱时,波斯庄已经出现。最早始于何时,仍需要入一步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