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寻根的话题,很多人一定会想到一首民间歌曲,歌中有提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棵树和人们寻根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又有多少祖先前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走出往的?他们为什么会抛弃自己的家乡,分散生活在海内各角落呢?
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从洪武六年开始,一直到永乐十五年,这五十年间,洪洞大槐树下总共经历了18次移民,涉及到800多个姓氏,总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迁移目的地涉及到现在的11个省市,规模相称宏大。
大规模迁徙的历史原因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元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疆域达到最大的朝代,但是存在的时间较短,末期,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蒙古贵族们对普通百姓残忍的压迫,再加上水灾和虫灾不断,这让中原很多地区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暖中。
人们正常的生活过不下往,必然会爆发起义活动,刚开始因为元朝军队各个都是精兵悍将,农夫军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起义军纷纷被镇压下往。可是长期的战役谁都受不了,元朝末年这种兵乱长达十六年,最后在朱元璋的手中结束了这一切。
战役是一部分因素,自然灾难可谓是让当时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水涝、蝗灾、各种疫情接踵而至,先后对百姓入行肆虐攻击。黄河、淮河多次决堤,中原地区被沉没成一片汪洋,找不到一块适合耕种的田地,还导致很多百姓丧失了性命。这些不可抗力因素让中原地区和南部各省呈现出人烟少,土地一片荒凉的景象。
明朝建立之后,这种国情有待于快速解决,中原地区人口稀少就没有劳动力,土地没人耕种,这让财政收进大大减少。去日繁华的景象已经不在,但是在山西一带,情况却比中原乐看百倍,山西一个省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四百万。
朝中大臣聚在一起商量应对办法,就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活动诞生了。去外迁徙的人集中在今天山西省的太原、晋城等一带城市。人口密集的洪洞县也没能逃过这次迁徙,而且它地处交通要道,是迁移的集散中央。
驿道旁有一棵大槐树,被迫迁移的百姓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对自己家乡的眷恋之情,远望着那棵大槐树不禁流下了泪水,这棵大槐树最能代表他们的思乡之情。
在百姓的立场上,他们是果断不愿意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但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一声令下,不听话的结果将会不堪设想。大家都是迫于强权的压迫下才入行迁移,而且当时有明确的规定,家里假如有四口人只能留一个,六口人留两个,八口人留三个,按这样的比例入行迁徙。
硬性规定必然会引起民愤,曾经有很多人在迁徙过程中逃跑,结果被官兵抓住后都会被割掉一只耳朵。传说,大槐树移民出往的后代,小脚趾都呈现复合型状态,一种说法是,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官兵会让他们脱下鞋子,强制在人们的小脚趾上砍上一刀,即使愈合之后,脚趾也再不会长成整体。
还有一种说法:当时政府要求,假如一个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男孩,那么只能留下小儿子,其余都要迁出,母亲为了方便以后寻找亲生骨肉,在孩子的脚趾上留下了记号。
就这样,山西地区的百姓被拆的五零八落,分散到中原地区或者南部各省。
几十年的迁徙活动,让八百多个不同姓氏的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当时还有明文规定,相同姓氏的人不能住在一个村里,这就让很多骨肉血清被迫分开,天各一方。
现在大槐树的祠堂里,总共供着一千两百三十个姓氏,有些流出的姓氏还被记载着具体的迁出方向,就是方便子孙后代归到故乡能找到自己的根。
移民完成之后,为了帮助他们绝快的入进生产状态,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耕田工具、耕牛等,还减免赋税,一时间荒地得到开垦,农业发铺得到恢复,而且不同地区的人融合在一起,对文化的多元化发铺也有促入作用。
大迁徙虽然是被迫分离,但是某些方面也是顺应历史发铺需要付出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