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简称“苏”,地处长三角的滨海省份。网络上关于江苏的段子很多,去去都和“散装”“联邦”“苏北人苏南人”的调侃分不开。意思是江苏省下的各个城市甚至县市级都“各自为政”,“互相观不上”。
抛开段子体质、综合发铺实力,江苏在文化底蕴方面同样突出。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江苏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南京更是六朝古都,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今天,咱们就从地域和姓氏文化的角度,来一起起观观江苏。
江苏行政区划变化
谈地域文化和姓氏文化,自然离不开行政区划的演变。
假如从先秦时期讲起,夏商周三代时,江苏北部属东夷、淮夷,江苏南部则属勾吴。夏时,江苏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
后又经过王朝更替,不断演变。
至清代,乾隆的《清一统志》中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目录中已经全部为“以上某某省”。 当时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市)、松江府(今上海市)等州府,两江总督署驻江宁,成为今江苏建省之始。
“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意寓“江南之地安宁”。历史上,几经演变。闻名的“宁汉合流”,宁的说法,就是来自南京市旧称,不过江宁最早的称法,来自西晋。
江苏五大姓氏
经过数千年发铺,江苏的姓氏文化也底蕴深厚。按照人口数量排列,前四个姓氏基本与全国人口排名靠前的前四个姓氏一致。唯有第五个有所不同。
一 、王
全国人口排名第一的王姓,在江苏同样是人口第一大姓。
介绍过多次的王氏我们不多讲。主要源自姬姓,少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一般以姬晋为得姓始祖。人口众多的王氏,有太原、琅琊、兰陵等多个郡望或堂号。
在秦汉时期,王氏家族主要在华北地区活动,隋朝时期,王氏族人开始向江苏浙江迁徙。发铺到明朝,江苏王氏人口已占全国王氏人口13.1%。
宋元明时期,人口大规模向东南迁徙,南北王氏人口比例变化,而四川王迁进湖广,最终分布格局变为赣浙苏皖、鲁豫晋冀陕两大块。
今天江苏十三市中,有十二个城市第一大姓都是王。
二、张
张氏后人以张挥为始祖,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有以官职称谓为氏,以地名为氏等源流。
老话说:天下张氏出清河。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秦汉时向附近衍播,尤其是秦初,张姓开始入进四川,多为贵族后代。
经过反秦战役和楚汉之争。张氏成为北方第一大姓。西汉张良的后裔由陕徙河北入进江苏,西汉后末,足迹已涉及浙闽赣。
明朝时,张姓为第二大姓,集中于江浙赣三省,长江为界,北多南少。
三、陈
提起陈姓,大家第一个想到的省份是哪个呢?
陈姓一支,主要源流来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妫”姓,再有同属八大姓之一的“姚”姓,以及关系密不可分的胡、田二姓,俗称“妫汭五姓”,也有以“虞”、“袁”、“孙”等替换,列进五姓之中,同属舜帝血脉。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到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陈实(寔)公园
陈氏闻名郡望有颍川郡,新安郡等。
《新唐书》中有说颍川陈始祖——陈轸,其后有裔孙陈伯珍于西晋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苏丹阳),伯珍孙徙居长城(今浙江长兴)下若里,陈霸先便是其支杰出代表,他建立陈国,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姓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
但也有研究者考证,这位陈轸不是战国齐王建季子,而是战国时期纵横家陈轸,陈实(寔)公为颍川陈始祖。现有陈寔公园,建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的黄淮河冲积平原的河南省永城市太丘镇。
四、李
李氏血缘先祖为皋陶,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有嬴姓、姬姓、图腾、官职名演变等多种来源。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秦汉时,李姓向全国迁徙。随着秦的征伐,李姓先进两广。
到第十一世老子李耳,其后裔进陇成为望族,住在河北的赵郡李氏,向东南足迹抵赣浙苏多地。
据河南省家谱研究会提供的谱牒资料,这里摘取部分地区李氏字辈如下:
五、徐
徐姓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最早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
若是追溯血脉,遥古时期,伯益之子——徐若木被封于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此地成为徐姓的发源地。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
但根据东方网2013年的资料,假如再去前追,徐人的活动最早在河北玉田北的徐无山。
从夏朝时徐国获封到战国被灭,徐姓少说也有2500年历史了。
当代徐姓,主要集中在江浙鲁徽四省。
江苏的方言文化和地域文化
仅仅从姓氏文化和行政区划来观,我们就对网上江苏“十三太保”的调侃有了不一样的观法。而江苏文化更是包括楚汉文化、金陵文化、吴文华、淮扬文化和海洋文化等五类。方言区,则主要分为江淮官话区、吴语区、中原官话区三大区。
底蕴丰厚,沉淀久遥,阿族在这里,也只能列举部分,欢迎江苏(或者说南京、无锡、扬州、常州、盐城、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宿迁、镇江、徐州和泰州)的朋友们来补充和指正哦~
各位朋友都是哪里人,你们省份的姓氏排名又是怎样的呢?欢迎留言分享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