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侠客常说的一句话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对古人来说,姓名是铁打的光荣的烙印,不能随便抹往,甚至有近乎明令禁止的道德氛围作保。现在,姓名于个人而言是用于区别的符号,于家族集体而言,是隐形的羁绊。那古人到底能不能改姓?古人对改姓这件事如此注意背后的来源是什么?小谱为你好好讲讲。
关于古代为什么不能改姓的问题,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在姓氏被创造之初,姓氏就与道德挂钩了。改姓氏相称于否定了道德,因此古人会对此持有抗拒的态度。
图源网络
在《史记·五帝本纪》的结尾记载了五帝时代的姓名制度。“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显各自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观出,姓氏也是道德的代表,人有姓氏是出自对人道德的期许。而且在传统看念里面,孩子出生并不是因为父母生养孩子而具有了为其取名的权利,而是为了本家族血缘的道德传承。没有姓氏就没有道德依据,否定姓氏也就是否定自身道德,以及家族道德传统。因此,在这样的姓氏文化氛围下,古人是不会容易改姓的,姓氏对他们而言是荣耀的象征。但在个别不得已的情况下,古人还是会选择改姓。
图源网络
改姓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由外在环境的限制而不得不改姓,还有一种是在主看想法作用下选择改姓。前者有几种情况,一是为了藏避灾祸不得不改姓,比如何姓,就是由战国时期的韩国的王族为了避免被追杀而改姓何。二是由黄帝赐姓,比如唐朝开国功臣李绩,其实其本姓为徐,后被赐姓为李。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别情况,比如为了归避国君名讳而改姓等等。
主看选择改姓大多也是有一定不得已的原因,比如因家庭变故改姓,比如说闻名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幼时随同母亲改嫁,改名为朱说,后来功成名就才改归原本的姓氏。再者还有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姓,,比如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就是将拓拔氏改为元姓,用汉姓,清代也有很多将满族的姓氏改成了汉族的姓氏。
姓氏,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道德的约束,因着这个概念,不同地区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应不应该改姓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主要也是由个人想法或者集体环境来综合影响的。
(宗谱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