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作为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不管是族谱形式还是编修体制上。
中国人历来重视纂修家谱,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私家修谱自宋代兴起,经元、明的发展,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入民国后仍延绵不断。
在历经八、九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家谱在不同的区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不仅体现在纂修体例上,而且在版刻、装帧等方面也得到反映。关于家谱纂修体例特徵的论述时有所见,而版刻、装帧特徵却鲜见涉及。究其原因,可以是现存家谱80%以上是清末及民代期间的刻本、木活宇本、铅印本及石印本,而其中又以木活字本占绝大多数。
从现存家谱的印刷形式上看,有刻本、钞本、稿本,也有铅印本、石印本,但更多的则是木活字本,这是因为家谱的内容不象其他古籍那样一成不变,一般家变每隔10至30年谋就须续修一次,且篇幅甚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木活字本印刷家谱显然要比刻本既便宜又省力得多。尽管木活字本是家谱版本的主流,但由于发区的不同,家谱的印刷形式仍是丰富多样的。
浙江是纂修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仅上海图书馆就藏有浙江家谱5092种,占馆藏总种数的2/51以上, 居各小之冠。这些家谱分布在全省的64个县市,几乎涵盖全省各处,其中收藏量最集的是沿海地区的海宁、萧山、绍兴、余姚、上虞、 宁波及内地的诸暨、浦江、金华、东阳、义乌、兰溪、永康、淳安、衢州、江山等地。浙江家谱的版本最大特点是套版印刷的普遍使用。浙江是套版印刷的发源地,明代时,浙江吴兴的闵刘及、凌蒙初二家用朱墨二色(后来发展为五色)刻印了许多带有批注点评的经史子集四部书及戏曲小说,盛极一时,成为中国印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而“闵刻”、“凌刻” 就成了他们套版印刷古书的专有名词。现在浙江家谱虽以木活字本为主,但打破了其他地区多年来沿用墨印的方法,将朱墨套印普遍使用于木活字本的家谱之中,许多家谱的世系图中人与人间的关系都普遍用套印红线加以连接。此外,浙江木活字本家谱多四周双边,鱼尾与版心栏线的间隔明显,有较大的缝隙。且有花鱼尾出现,如上述的《余姚梅川徐氏宗谱》就是一例,这在其他地区的谱中较罕见。
浙江木少研究院本家谱的体方正,除夹注用小字外,通常始终只用一种字体。当然,浙江省内的不同区域又有着自身的特色,如宁波地区家谱(包括鄞县、奉化、镇海等)版心处字体不仅粗,而且大而醒目:通谱不用界栏:字与字之间的字距较舒朗,谱的装帧华丽,绢面装帧,配以帛质题签,且绢质包角的,如《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镇海 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等都相当注重家谱的装帧。
你还见过那些有特色的家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