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百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姓氏百科 > 姓氏百科

吕姓的来源|起源|家谱|分布|郡望堂号

转载
2021-11-03
姓氏读音:

历史来源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2、出自魏氏。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

得姓始祖
伯夷。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董吕村一带,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

迁徙分布吕姓播迁频繁,分布比较广泛。南阳吕国灭亡后,部分遗民被迁至今湖北蕲春。新蔡吕国亡国后,遗民主要分布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齐国吕氏在康公失国前已散居韩、魏、齐、鲁之间,其后子孙有在陕西、甘肃发展繁衍的。两汉时期,吕氏还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东汉末年,西阳人吕范,避乱移居寿春(今安徽寿县),三国时,蜀汉不韦人吕凯、魏任城人吕虔均有后裔徙居河东(今山西 永济县西南)。南北朝时,今浙江、江苏的不少地方均有吕姓居民。北宋初,吕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于泉、漳二州,后有部分移居广东。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闽、粤吕氏有多支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一些人远徙海外,分布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历史名人
吕 臣: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初随陈胜起义,与项羽同屯军彭城。后辅佐刘邦平天下,被封为宁陵侯。
吕 布: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一说山西忻州人,东汉末年名将,善弓马,力大无穷,时称“飞将”,号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为一代枭雄。
吕 忱:晋代文学家,著有《字林》一书。
吕 静:晋代音韵学家,著有《韵集》一书。
吕 洛:北魏代(今河北省蔚县)人,官至羽林中郎将,后被封为成武侯。
吕 光: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人,十六国时后凉(建都今甘肃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其子吕绍、吕纂、吕隆也先后执政后凉。
吕 雉: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南)人,汉高祖皇后,人称吕后。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专政达十六年之久,为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执政者。
吕 蒙: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三国时东吴名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以致鲁肃见他时,曾称赞其“学识渊博,非复吴下阿蒙”。先在赤壁之战中与周瑜等大破曹军,后大败关羽,夺回荆州,在东吴堪称战功赫赫。后被封南郡太守、孱陵侯。
吕 才:博州清平(今山东省临清)人,唐代哲学家、音乐家,官至太常博士、太常丞。
吕 向:今甘肃省泾川人,唐代书法家、学者,善草隶,曾参与《文选》注解。
吕 端:河北安次人,宋太宗时宰相。太宗称其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吕 纪:浙江省鄞县(今宁波)人,明代著名花鸟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
吕 坤:宁陵(今属河南省)人,明代学者,官至刑部左、右侍郎。
吕永吉:隋文帝时大臣,官至上柱国太尉,被封为刘郡公。
吕夷简: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代宰相,封号“申国公”。
吕公著:吕夷简之子,历官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迁为御史中丞,后独揽朝政,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吕留良:明末清初人,号晚村。与黄宗羲、高斗魁等结识。雍正十年因曾静案,被剖
棺戮尸,著述焚毁。学宗程朱,特别表扬朱熹的种族思想。
吕洞宾: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说陕西省人,号纯阳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四方云游,自称回道人。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
吕不韦:战国时秦丞相,被封为文信侯,称为“仲父”。门下曾有宾客三千,并让他们
编著有《吕氏春秋》。
吕大临:蓝田(今属陕西)人,北宋著名金石学家,程门四弟子之一,著有中国最早的古器物图录《考古图》一书。
吕惠卿:宋代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官至参知政事。
吕蒙正:河南洛阳人,北宋名臣,太平兴国进士第一。以敢言著称,曾三任宰相,知人善荐。
吕祖谦: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被称为浙东学派先驱。
吕天成:今浙江省余姚人,明代戏曲理论家,著有《曲品》一书。
吕天俸:清代大将,曾剿灭了张格尔叛乱,官至乌鲁木齐提督。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辖晋西南地区。东晋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淮南郡: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
东平郡: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今山东省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金华郡: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省)。民国废府。
晋江郡:唐·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县。泉州州治与晋江县县治同地。此时泉州领晋江、南安、莆田、龙溪、清源(今仙游县)五县。治所在今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
2、堂号
吕姓堂号有:“河东堂”、“渭滨堂”、“东莱堂”、“锦上堂”、“明烟堂”、“敬和堂”、“三相堂”、“著存堂”等。

宗族特征
1、吕姓作为中国一大姓氏,名人辈出,各行各业均有吕姓锋芒毕露者。三国人物吕蒙、吕布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
2、吕姓字行辈份亦尽显其家族特征。如清代吕国泰所纂《吕氏族谱》中载有山东吕姓一支字行为:“巩丰仕贤,树桂诒玖,怀国安邦。”

【吕姓宗祠通用对联】
〖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立朝正色;
夹袋储才。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吕公著历仁宗、英宗两朝,立朝正色。下联典指北宋吕蒙正,衣服袋中有名册,分列人才,次第荐用。
岳阳仙客;
渭水耆英。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京兆人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相传为京兆人。会昌年间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钟离权得到丹诀,曾修道于终南山,有剑术,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岳阳弄鹤,江淮斩蛟,客店醉酒,百余岁而童颜。元代时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孕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他为北五祖之一,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下联典指西周初年大臣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官太师,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受封于齐,为齐国始祖。因东方夷族曾跟从武庚和三监叛乱,成王授予他征讨周围地区之权。相传文王将要出猎时,占卜的人说:您将得到非龙非熊非罴的猎物,可作霸王的辅佐。文王果然在渭水之滨遇到了正在垂钓的姜尚。他已经八十多岁,被文王立为师。
尚父世泽;
海陵家声。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周·吕尚,即姜子牙。武王尊之为“师尚父”。
性严有法;
拳勇留名。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吕公著之妻,性严有法,教子成名。下联典指清吕留良,字晚村,因文字狱阖门被害,独遗女吕四娘得脱,练习拳勇,号为“女侠”。
-----------------------------------------------------------------
〖吕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渭水源流远;
河东世泽长。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旌德县洪川吕氏宗祠联。全联典指吕姓的郡望和堂号,上联说西周吕尚。下联说当地吕氏。
济世交中散;
擅书登瀛洲。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东平人吕安,字仲悌,有济世念头。与中散大夫嵇康关系很好,想念他时,相隔千里也要命人驾车前往。一次,访嵇康时,恰巧不在,嵇康的儿子出来迎接,他并不进去,在门上写了个“鳯”字就走了。嵇康回来见了说:“‘鳯’字就是‘凡鸟’啊!”下联典指唐代泾州人吕向,字子回,学通古今,尤其擅长草书、隶书,能一笔连环写出一百个字。玄宗时召入翰林,后官工部侍郎,为瀛洲十八学士之了。
字林千古典;
韵集五卷书。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文学家吕忱,字伯雍。作《字林》,收字近一万三千个,增补了《说文解字》的疏漏,唐代以前的《说文解字》并重。下联典指晋代音韵学家吕静,为《字林》作者吕忱之弟。他住仿李登《声类》编有《韵集》五卷。
字林千古典;
韵集一家言。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老弃钓竿荣佐帝;
少交中散喜多才。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周吕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钓于渭水之滨,文王出猎相遇,同载而归。西周初年官太师。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下联典出三国魏东平吕安,有济世之念。少时与才子、中散大夫嵇康友善。
----------------------------------------------------------------
〖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春秋既成,难增减一字;
阴阳刻定,悉参订五经。
上联典指战国末秦国大臣吕不韦(?-前135),尝著《吕氏春秋》,置于咸阳之城门,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下联典指唐代太常博士吕才,受诏删寂静阴阳家书,诏颁天下。
夹袋储贤,推圣功之雅量;
立朝正色;懔晦叔之遗风。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臣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进士第一。太宗、真宗时三度任宰相,以敢言著称,知人善荐。太宗夸称京城繁盛,他却说城外还有很多因饥寒而死的人。能奖掖后进,衣服袋中有名册,分列各类人才,每遇朝中选贤士,便从夹袋中取出名册推荐。他所推荐的吕夷简、富弼,后来都成了名相。辞官回乡时还以“弭兵省财,古今上策”为言。下联典指北宋大臣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吕夷简的儿子。庆历年间进士,历官颍州通判、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蔡州知州,神宗时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开封府,后任御史中丞,修《英宗实录》。反对王安石变法,又弹劾奸邪。哲宗时,与司马光等并为宰相,致力于废除新法。司马光死后,他独秉朝政,续废王安石新科举法,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立朝正直,办事公正。“懔”,谓严正。
视富贵如浮云,人间清福;
寄耕渔以笑咏,隐逸高风。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京兆人吕洞宾,号纯阳子,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曾修道于终南山,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传为八仙之一。下联典指宋代隐士吕徵之,居石山下。
吕氏厥攸居,前五指、后九龙、下有漪流,明知气钟灵在此;
宗祠爰得所,左文峰、右笔架、中横玉屿,深思祖笃爱夫斯。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蜈蚣岭村吕氏宗祠联。上联“五指、九龙”,为当地山名,“漪流”,指当地小溪。下联“文峰、笔架”,为当地山名,“玉屿”,指当地水中小岛。

【吕姓典故、趣事】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源于《史纪达·吕不韦列传》。
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封吕不韦为相国,称之为“仲父”。吕不韦做了相国后,招揽门客3000多人,让他们博采众家之长著书立说,然后把他们著的书汇集起来,起名为《吕氏春秋》。这本书共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洋洋洒洒20多万字,包括了古今中外之事,天地万物之化。书刚一写成,吕不韦就把它悬挂在咸阳城门,请当时的诸侯、游士、宾客修改,并且在城门上挂着一千两金子,如果有人看后能增加或减少字的话,就把这一千两金子赏给他。结果十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增减字。其实,并不是这本书简练和完美到不能增减一字的地步,而是人们害怕吕不韦的权势,不敢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罢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字千金”,用为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好,具有极高的价值。
-----------------------------------------------------------------
〖吕公嫁女〗
秦朝末年,齐国始祖吕尚的后裔中有一个叫吕公的人与沛县(今属江苏)县令关系很好,为躲避仇家纠缠,举家自单父迁居沛县。吕公有相人之术,他的长女名雉,字娥妁,他常对人说“此女有大富大贵之相”。沛县县令为其子求婚,遭到吕公婉言谢绝。在一次沛令举行的酒宴上,吕公与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相遇。吕公见刘邦气度非凡,因而特别敬重他。吕公又见刘邦相貌稀奇,在客人都散去之后,对刘邦说:“我从年少的时候,就好给人相面。我相过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位像你的相貌这样高贵的,愿你多多自爱!”吕公又自作主张,将吕雉嫁与刘邦,她就是后来的吕后。
吕公妻吕媪对吕公将女儿嫁与刘邦之事非常生气,怒冲冲地说:“你平素总是说我这个女儿不寻常,应该嫁与贵人。而今为何轻易把女儿打发了?”吕公一笑:“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吕雉嫁给刘邦后生有一子一女。传说有一次,她带两个孩子在田中劳作,一个过路老人向她求些水喝,吕雉见老人饿了,又给他做了些吃的,老人非常感激,就给她相面:“夫人的相貌是天下的贵人。”又给其一子一女相面说:“夫人所以能够大贵,是因为这个男孩子的缘故。此女也是大福大贵之相。”吕公后被刘邦封为临泗侯,吕雉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随刘邦参加楚汉战争,因功分别受封为周吕侯和建成侯。
-----------------------------------------------------------------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吕姓迁徙史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河南南阳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
秦朝时期
秦时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吕姓南迁始于汉代,或迁浙江,或迁江苏,还有迁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后在我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奉吕谦为始祖;另一是晋江吕氏。
两汉时期
西汉末年,吕尚的后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为政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时,吕氏有一支已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西)。东汉末年,五原吕氏以吕布为代表。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全国的大姓地位。宋初,钱塘的一位老儒编著的《百家姓》中,吕姓名列22位。
台湾吕姓
吕姓在台湾及海外的情况:台湾吕姓芝从大陆迁居而来,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吕阿四和吕阿南珂兄弟最初开垦于台北县莺歌镇。现在莺歇镇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们当时定苦之地。这支吕姓据称是南宋大学者吕相兼后裔。吕祖谦之后,由浙江省金华移居贵州,再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汀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自吕阿兄弟入台之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无源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其次为嘉义县。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强迫吕姓旨民改姓宫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时,部分吕姓人士随之从大陆移居至此,扩大了吕姓人数。
海外吕姓
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海外吕姓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吕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吕正操上将
吕正操(1905-——),辽宁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次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沈阳同泽俱乐部主任,第53军116师参谋处长,647团、691团团长。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铁道兵团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吕展少将
吕展(1919-1997),湖南省平江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8军战士、文书。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716团2营文书,雁北支队支队部书记,八路军第4纵队34大队参谋,平西军分区第7团参谋、教导队队长、3营副营长、团副参谋长、蔚(县)涿(鹿)宣(化)支队支队长,冀察军区作战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参谋处处长,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参谋处处长、随营学校校长,华北军区步兵学校第1大队大队长,石家庄警备旅旅长,北平纠察总队第1大队大队长、新纠察团团长、纠察总队副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纠察总队总队长,北京市公安总队总队长兼北京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2月2日逝世,终年78岁。

吕清少将
吕清(1915-——),河南省光山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独立团排长、连长,军委工兵连政治指导员,中共中央外交部联络站站长、驻西安办事处副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副科长,新四军第4支队9团政治处主任,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合江军区副政治委员,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朱瑞炮校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高级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松江军区副政治委员,黑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政治部主任,农垦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吕义山少将
吕义山(1912-1991),山西省崞(今原平)县人。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师部秘书,358旅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政治教育主任,政治处主任,旅直属政治处主任,旅供给部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358旅供给部政治委员,后方留守处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第一处副处长、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干部局副局长、局长,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1月1日逝世,终年79岁。

吕仁礼少将
吕仁礼(1916-——),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3军99师297团连政治指导员、营长,红五军骑兵团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大队10队区队长,山西决死第四纵队35团副团长、代团长,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副大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3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5旅15团团长,第一野战军3军9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兵团9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师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吕士英少将
吕士英(1913-1989),又名吕世英,河北省临城县人。1938年参加冀西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西抗日游击队第7支队2区队政治教导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7团营教导员,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部训练股股长、作战股股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29师385旅1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赴东北干部团副团长,东满军区独立3师8团团长,东北野战军10纵29师参谋处处长,416团团长。参加了上党、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40师参谋长、141师副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1师副师长、师长。回国后,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战役研究室主任、战理研究室主任、战理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56基地司令员,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第二炮兵司令部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荣获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9年2月2日逝世,终年72岁。

吕作松少将
吕作松(1913-——2005),湖北省阳新县吕广湾军山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团政治保卫局保卫队队长,红5军团独立师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区队长、队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兵站分站站长、科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总兵站部第18兵站1分站站长、第一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后勤部兵站东线运输处科长、副处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副部长。参加了临江、辽沈等战役。1947年在四平战斗中立大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车运部部长,海军工程部副部长,海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海军学院副教育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0月24日19时14分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逝世,终年93岁。

吕炳安少将
吕炳安(1917-1967),河北省深泽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营政治教导员,地区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1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辽西支队副政治委员,热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13兵团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广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广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兵役工作部副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1月17日逝世,终年50岁。
吕黎平少将
吕黎平(1917-2001),原名吕继熙,江西省兴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县少年先锋队总队长,中央红军学校政治部青年干事、机要秘书,红军总部一局参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一局作战科副科长,西路军总指挥部情报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与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作了坚决斗争,并在斗争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央委派入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成为我党培养的第一代飞行员。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在党中央的营救下回到延安,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教员队队长,南京航空器材接收处处长,南京军管会空军部部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校长,丹东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作战指挥员,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校长,北京空军中级指挥员训练班主任、北京高级航空学校校长,福州空军指挥所值班指挥员、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月22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84岁。

吕登明少将
吕登明(1945.8-——),山东省齐河县人。1964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1师师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

吕作松少将
吕作松(1913-——),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团政治保卫局保卫队队长,红5军团独立师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区队长、队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兵站分站站长、科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总兵站部第18兵站1分站站长、第一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后勤部兵站东线运输处科长、副处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副部长。参加了临江、辽沈等战役。1947年在四平战斗中立大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车运部部长,海军工程部副部长,海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海军学院副教育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吕姓家谱介绍
周朝时,吕姓就有谱牒存在并流传后世。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利用这些资料,在著《齐太公世家》时将齐国自始祖太公吕尚到康公吕贷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时,吕尚后裔吕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大防先辈为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后迁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官居左光禄大夫,宋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号称贤相。后大防遭弹劾被贬,死于江西信丰县,迁葬于广东潮州海阳县(今澄海县)上华镇吕厝村,广东吕氏宗亲会在修族谱时尊吕大防为始祖。
台湾吕氏宗亲会所制族谱,尊吕尚为吕氏远祖,常有吕氏后裔来卫辉拜祭。

吕姓明星1、吕方(歌星)1985年推出个人专辑,一炮打响。在乐土沉浮多年,一直抢不到一线歌手的位置。距上次在红馆开唱已18载有余,吕方才再次高调回到大家的视线中。今年3月,一连四场“吕方好情歌演唱会”。红馆开锣,所有门票一抢而空。

2、吕薇(歌星) 女人味十足的吕薇与生俱来一股浓浓的古典气息,弯弯的柳眉,一双弯弯的笑眼配上樱桃小嘴,所有见到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古典美女,旗袍、长裙是吕薇最钟爱的演出服,往舞台上一站,那种淡雅、充满江南灵秀的古典美令人陶醉。在去年吕薇为新专辑选歌时,一位熟悉她的制作人根据她身上的这种特质,为她量身定做了《春去春来》和《但愿人长久》两首极具新古典浪漫主义的单曲。“春来去,春去来,少年华发成白须,倾城红颜终憔悴,夕阳古道等君归,年年不见君再来,望穿天涯终不悔……”伴着充满古韵的歌词,古乐和民歌相互结合的旋律,加上吕薇清丽婉转、韵味十足的歌声的演绎,在听歌者的脑海中营造出了一副大漠戈壁的恢弘场面和一个裙裾飘飞的古代女子的形象,堪称民歌和古典歌赋的一首完美结合的作品。

3、吕良伟 在观众的印象中,吕良伟在影视作品中塑造的角色几乎都是警察、黑帮老大这类硬汉形象。上世纪80年代,《上海滩》在国内风靡一时。吕良伟、周润发和赵雅芝的精彩演出让观众们记住了“丁力”、“许文强”和“冯程程”的经典形象。吕良伟很想拍摄《上海滩》的续集。他说:“之前虽然叫人写了两三个剧本,但一直都不满意,这件事就拖了下来。现在我有了新的想法正在计划中,先把剧本做好后,再考虑拍摄。”


吕姓家谱文献目录
现在吕氏族谱,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
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吕氏宗谱》 吕贽庭光绪四年(1878年)纂修 共二十二卷,外加首末各一卷;
余姚(今属浙江)《吕氏宗谱》 吕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纂修,共八卷,卷首一卷;
旌德(今属安徽)《吕氏续印宗谱》 吕贤铭纂修,共十四卷,民国六年(1917年)铅印。
北方吕氏家谱:
新安(今属河南)《吕氏宗谱》 吕锡祥、吕凤歧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刻本复印。
此外,还有:
《吕氏宗谱》 吕秋泉、吕培成等纂修,民国十九年(1930年)铅印;
《吕氏族谱》 纂刻者姓名不详,民国初年刻本;
《吕氏重修宗谱》六卷,卷首一卷,吕光琦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

吕姓分布概况
吕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少数民族吕姓
随着历史的发展,本是汉姓的吕姓,在蒙古、朝鲜、瑶、土家、黎、仫佬、纳西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分布。吕姓在国内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洞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 3l%,其次为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姓氏列表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