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知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族谱知识

族谱中的“和”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转载
2021-09-27
族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典范,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文化,今天,我们讲讲族谱中的“和”文化。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渗透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的还成为固定的民俗活动,形成了一种稳定社会的精神力量。例如治家强调“家和万事兴”,经商讲究“和气生财”,创业要求“和衷共济”,外交注意“协和万邦”,邻里做到“和以处众”等等。“和”文化也是族谱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民间谱牒中随手可拾。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展示下族谱中的“和”文化。一、堂号堂号是中华民族血缘文化的标志,每个堂号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是以祖籍地名为堂名,如施姓的“钱江”,曾姓的“龙山”,同安阳翟陈姓的“语阳”(即金门阳宅),翔安帽山蔡姓的“青阳”等。有的是以皇帝赐字为堂号,如庄姓的“锦绣”,林姓的“忠孝”,李姓的“仙景”,金门青屿张姓的“忠勤”等。有的是传说掌故为堂号,如梁姓的“梅镜”,黄姓的“紫云”,同安洪厝...

  族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典范,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文化,今天,我们讲讲族谱中的“和”文化。

  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渗透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的还成为固定的民俗活动,形成了一种稳定社会的精神力量。例如治家强调“家和万事兴”,经商讲究“和气生财”,创业要求“和衷共济”,外交注意“协和万邦”,邻里做到“和以处众”等等。

  “和”文化也是族谱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民间谱牒中随手可拾。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展示下族谱中的“和”文化。

族谱中的“和”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一、堂号

  堂号是中华民族血缘文化的标志,每个堂号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是以祖籍地名为堂名,如施姓的“钱江”,曾姓的“龙山”,同安阳翟陈姓的“语阳”(即金门阳宅),翔安帽山蔡姓的“青阳”等。有的是以皇帝赐字为堂号,如庄姓的“锦绣”,林姓的“忠孝”,李姓的“仙景”,金门青屿张姓的“忠勤”等。有的是传说掌故为堂号,如梁姓的“梅镜”,黄姓的“紫云”,同安洪厝洪姓的“柏埔”,南安洪濑张姓的“珠宝”等。有的是以祖先的官职封爵为堂号,如柯姓的“龙图学士”,郭姓的“汾阳”,同安“佛岭”叶氏的分堂号“郡马”等。

  许多堂号除带有血缘、区域标志外,还承载着祖先的懿言美行,蕴藏着“和”文化的精神内核。例如吴姓的“让德”堂号,据传是周太王的儿子泰伯、仲雍让位给弟弟季历的故事。自古皇室争位是刀光斧影,腥风血雨,吴氏兄弟能和气谦让,这样国家安定,自然是黎民福祉。其他如杨姓的“四知”,游姓的“立雪”,颜姓的“陋巷”,薛姓的“三廉”等,都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内容,而“五常”的价值取向在于“和谐”。所以吸收堂号中的民族精华,仍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族谱中的“和”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二、字行

  字行民间俗称字匀,也叫昭穆、辈序、辈文、派语等,是记载宗族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其作用是“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礼记﹑祭统》),这对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一定的帮助。由于这些字行常用诗歌的形式组合编排,有着格式整齐,字数相等,平仄押韵,分行排列的特点,所以也叫派行诗或世派歌。字行的编制,有的是皇帝所赐,如晋江衙口施琅将军因统一台湾功比马援,绩及羊祜,康熙皇帝御赐百世字行歌。有的是取自经书名句,如同安后柯社(今属海沧东孚)柯氏以《诗经大雅下武》第五章诗句为字行。有的是族贤自订,如泉州宋代宰相梁克家,同安清代江南提督林君升都为家族编撰字行。字行的内容不外乎是寄托国泰民安,颂扬宗功祖德,祈盼人丁兴旺,宣扬儒家伦理,鼓励读书上进等,而其中不乏有“和”文化内容的字行。如晋江唐姓“忠孝顺义理,和善振家声”,晋江魏姓“仁和著绩,鹤山守道”,晋江草田周姓“敦和睦族,必有胜芳”,金门小西门吴姓“礼义和根本,富贵万年春”,金门前水头郑氏“和昌谦益,鸿源世泽”,同安莲前王氏“良美德和兴,永吉百年盛”等。早时读书人都有名、字、号,这些充满“和”文化内容的字行注入每个人的姓名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容易亲近和融和。

族谱中的“和”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三、楹联

  民间收藏或新编的族谱(尤其是大宗谱),都附载宗祠的楹联。这些楹联或名人撰句,或书家题写,草行楷篆,琳琅满目,构成“祠堂文化”的亮丽景观。楹联的内容比堂号、字行更广泛,更有文采。因为祠堂是族人的“圣殿”,所以许多楹联围绕“风水”索句,极力渲染“风水宝地”、“地灵人杰”。我们大可不必一概以“封建迷信”论之,因为“风水”原本就是一门自然科学,乡村聚落讲究“藏风得水”,闽南谚语说“厝内无日光,医生常上门”就是最通俗的“风水”原理。所以最早的“风水”理论,实际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只是后来被封建迷信职业者用来作为敛财的工具罢了。

  谱牒中“和”文化的楹联也比比皆是。如同安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陈延香为阳翟“语阳”陈氏家庙撰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登此堂方无愧色,士读农耕工勤商俭履斯地便有春风。告诫族人必须和睦相处,安分守己,方能登堂谒祖。语阳信房二十九世陈障川(同治十一年贡生)为“敦睦堂”撰联:恬淡是养心之本,谦和为浴德之基。

族谱中的“和”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四、家规

  各姓谱牒所载的家规(或称族训、家范、治家格言等),都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作为指导思想和家庭教育的纲领。通过这些约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族人的相互关系。如同安新民蔡宅卓氏族谱二十一条家规族训就包括有爱国家、友兄弟、睦宗族、完国税、训儿女、和邻里、端心术、安本分、禁赌博、戒淫行、尚勤俭、重读书等内容。这些家规是社会公共法律的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地区的“五好家庭”越多,自然就凸现了这个地区的文明程度。

  家规、族训许多是由各房头长老共同制定,但也有是由“老祖宗”亲自立定,这就更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这类的家规同样离不开“和”文化的内涵。同安宋代丞相苏颂(公元1020-1101年)所订《苏氏家规》要求族人做到“八必”,其中就有“乡里必和,睦人必善”的条规。金门王氏则以“四句箴言”为族规:“一为笃行孝道,二为敦亲睦族,三为砥砺品德,四为报效国家”。这些修已和群,齐家治国的族规,对于家族后昆无疑有着制约和饬励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