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仅名称繁多,而且种类丰富多彩。根据历史材料记载,家谱分成以下类型:
口传家谱
口传家谱也叫口述家谱是最原始的谱牒,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谱牒。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所以出现前文字以前,人际沟通、传播知识、保存记忆主要靠语言,一辈传一辈,好多史诗文学作品包括族谱都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即使文字出现以后,绝大多数人也是不识字的,交流仍然主要靠语言,家谱当然也主要靠口传。请人写字记录不容易,自己辨认也困难,口传家谱是最古老的家谱。
我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瑶族等,都保留口传家谱的习惯,他们采取父子连名的形式,即父亲名字之后的一二个字,是儿子名字的前一二个字。有些家族成员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
结绳家谱
我国古代形成语言后,文字出现以前,经历过结绳记事时代。易经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记日子、记帐目,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当然也用它来记载世系,记载历代的家族成员,形成结绳家谱。现在这种特殊的原始家谱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仍有发现。
锡伯族、满族、鄂伦春族等民族,他们的人物世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记载的。可以记载族人分几支,各传几代。
甲骨家谱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王朝用于记载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称为甲骨文。在已经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有一件真实地记录着兒先祖曰吹,吹子曰卫等,兒氏家族十一代、十三位祖先的名氏,这段甲骨成了名副其实的家谱,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家谱。
青铜家谱
商代出现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也有记载家族传承的器具保留下来,成了另外一种早期的文字谱牒,如易州三戈,西周逨盘等,当然数量也很少。但是它标志着谱牒比口传家谱、结绳家谱有了很大进步,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内容简单信息量少,比较原始古老。
石碑家谱
刻在石碑上的家谱,其特点是保存久远,内容也比青铜家谱成熟,它几乎与纸质家谱同时存在。我省吕梁地区临县至今还存有大量石碑家谱,原平境内也屡有发现。
石塔家谱
石塔家谱即刻在石塔上家谱,它是石碑家谱的发展,同样在我省吕梁临县崔家坪发现一幢保存完好的石塔家谱,它刻于明代,国内并不多见,有专家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发现唯一的石塔家谱。
布质家谱
布质家谱即写在布上的家谱,也叫做云、神轴、神子、绳子。
手写家谱
纸的发明在制作家谱上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书写制作成本低。它主要指传统宣纸毛笔手写本,古朴大方庄重,加上公正的毛笔字,外观就先声夺人。
内容也比早期家谱翔实丰富,包含编撰者、时间、前言、凡例、始迁祖迁来缘由、世系、后记等等。逐渐形成一定格式,现在仍有许多存世。但是手写家谱多是孤本,不易流传,格式体例差别较大。
木板刻印家谱
木板刻印家谱分为雕版刻印和木板活字刻印
(1)雕版印刷术是在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枣木、梨木上雕刻图文印刷的技术,它是由印章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术发明开始于于唐朝,即使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的各朝,雕版印刷术仍然普遍使用,尤其在谱牒印刷上更是如此,目前仍可见到一些珍贵版本,
但是它的版只能印这一种。
(2)活字印刷术便于拣字,每个字可以反复使用,把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建立现代铅字印刷的雏形。不仅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既利于传播,也大大方便了家谱的查阅。通过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图片、视频等制作保存的家谱文献资料,常见电子家谱主要采用微缩胶卷、光盘、录音、录像资料,它也是其他质地家谱的延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