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体现在祭祀祖先。另外,也是举办各房子孙婚、丧、寿、喜等事件的场所。若需聚集族亲共商族内事宜,祠堂也是一个固定的场合。那么,为什么要有祠堂呢?有何意义?祠堂,以一个家族的视角...
我国到底有多少姓氏,至今尚未有一个精确的统计。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 30个,共 438个。发铺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 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近年出版的《...
谱牒是古代记叙某一家族或宗族世系表谱的历史档案文献,亦称家谱、族谱、家乘、宗谱、世系录及世谱等。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类目,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衰微的过程。谱牒在历史上兴衰不一,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在...
上下五千年里,从上古八大姓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姓氏。宋朝时,古人将常见姓氏编撰成《百家姓》,在之前和之后,因为朝代更迭、社会动荡、天灾人祸、人口迁徙等种种原因,各个姓氏起起伏伏,有的从出现到消亡,有的从稀有到鼎盛。 到了...
我国姓氏文化源遥流长,丰富且具有传承。从古至今我国姓氏已发铺到几万个,那么,它们都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来源呢?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
随着对传统文化和家族历史的重视,修谱师这一职业逐渐兴起,他们一般在重修家谱中提供资料收集、编写等工作,并给家谱的编撰提供专业指导。修谱师还有一些共同点就是爱好文学历史,喜欢挖掘家族的迁移和传承,手头上搜集了大量地方史志资料。...
“祖宗十八代”听着总是像骂街。但就普遍理性而言,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孝悌长幼尊卑一直贯穿其中。 几千年以来,家族文化滋养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宗族文化中,亲戚关系能够条理分明地表达尊卑有序。 奇怪的是,为什么骂...
我国的家﹑族谱(以下简称族谱),作为记载氏族世系的志书,源遥流长。从甲骨文中我们就可以观到,早在4000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一些人物出生,婚娶的文字记载,那是族谱的雏型。 到了周代,国家设立专官负责全国所有贵族族谱的记载与治理,族...
族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典范,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文化,今天,我们讲讲族谱中的“和”文化。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渗透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的还成为固定的民俗活动,形成了一种稳定社会的精神...
泱泱中华数千年,民族交流融合,留下了无数文明遗迹,姓氏文化也衍生出无数分支派系。 观金庸的小说,大家会观到一些武侠风和民族风满满的姓氏,慕容、令狐、完颜、耶律。东方等等。 但随着古墓发掘,重新铺现在世人面前的这个姓氏...
宗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记载着家族的文化传承和辉煌发展,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社会,祭祀祖先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自周朝起,建立完善的宗祠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集中在天子、诸侯、士大夫群体;五代以来,宗祠...
作为东南亚小国的越南,一千年一直在中国的文化影响之下,而越南人的姓氏,也大多源于中国。 奇怪的是,在中国排名前几的大姓,诸如王、李,在越南却并没有多大优势。 反倒是一个小姓,却占了越南人口的近40%。这就是阮姓 之前...